2007年10月1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国庆特刊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西湖船工最喜湖水清
本报记者 朱兰英/文 王志浩/摄

  胡光华,今年37岁,是一名西湖船工。1990年10月,他从绍兴坐火车来到杭州,之后一直在西湖上划手划船维持一家人的生计。
  
  国庆节要到了,西湖的游船上都张挂着鲜艳的国旗。红旗下,西湖船工胡光华笑容满面。他知道,他又将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,他们都是冲着美丽的西湖来的。

  最不服人家说西湖水不好
  “水,太重要了,我靠它吃饭呢。”这是胡光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。他还记得前些年,西湖的水很浑浊,带有浓厚的泥腥气。那时候,有游客说:西湖的风景是美丽的,可是水太脏了。听了这话,胡光华就会脸涨得通红,但不晓得该如何分辩,因为缺少分辩的底气。他说,西湖的水有一度是不干净的,污染源多,水底淤积了大量的淤泥,他的小船一划过,湖底就泛起泥浆,湖水也就成了黄色。
  “现在要是再有人说西湖的水不好,我就有意见了。”胡光华说。“现在西湖的水都能一眼见底了,一般地方的透明度已有65厘米,一眼能看见水下半米外的东西。还有啊,西湖的水鸟也越来越多了,以前能看到的只有灰鹭和鸬鹚,现在鸟多得我都认不过来了。”胡光华说,西湖的水不深,湖底沉积了淤泥,能够达到这样的清澈程度,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。

  最关心西湖水的一点一滴
  作为一名天天与湖水为伴的船夫,胡光华亲眼见证了西湖管理部门对西湖所做的一系列“手术”:引水工程、湖面绿化、清卫保洁、流域截污纳管、上游溪流整治和生态保护。这些专业名词的具体含义对于一个船工来说可能太过深奥,可是政府对西湖水所做的一点一滴的努力,都成为他和同事最热衷的话题。
  “你知道么,以前的西湖水也是从钱塘江引入的,不过是4个月换1次,水也不经过处理。我特意划船到入口处看了看,水有点黄的。现在的水1个月换1次,而且经过过滤等一系列程序,水就和自来水差不多了。”胡光华如此形容西湖湖西引配水工程。
  胡光华还记得以前的西湖平均水深1.5米,现在达到了2.8米。“好像是2001年夏天吧,西湖里开来了一部荷兰来的挖掘机,湖里的淤泥被管道抽出来,堆成了一座小山。搞了有1年吧,西湖的水越来越深了,大船开过去问题也不大。”胡光华如此形容西湖综合保护工程。
  “听说,西湖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生态修复条件的湖泊之一,对吧?”胡光华突然冒出一句十分专业的话来,他说是在报纸上看到的。“我们是靠这湖水吃饭的呀。所以特别关心。”不过,他不仅仅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,他的名言是:西湖的水是杭州的魂,水清了,杭州才是真正的“人间天堂”。

  最希望西湖水能越来越清
  胡光华熟悉西湖的每一处湖水,知道西湖的每一个故事。同时,西湖也给他带来了一年比一年多的客人。他说,这几年西湖的游客素质也越来越好,他们像保护家乡的水一样保护着西湖水。最好的证明就是:西湖打捞船里的垃圾一年比一年少,只有碰到大风大雨的日子,打捞船才能装满一船,且大部分是枯叶。
  当然,他偶尔也会碰到游客在湖里洗脚或者扔垃圾。这时,胡光华就会制止说:“西湖不仅是杭州的,也不仅是浙江的,它是中国的,属于每一个中国公民。所以,我们都有责任保护好属于自己的水。”听到这样的话,游客一般都不好意思再做不文明的事。
  现在,胡光华最大的愿望是西湖的水能越来越清,而他可以在西湖上划船直到退休的那一天。他说,他喜欢西湖,喜欢船工的工作。